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三章 他叫杨萌。(1 / 2)

加入书签

齐情和赵阳,是湘省最美乡村摄制组的记者和摄像。

今天是接到了台里的任务,来杨家祠村进行采访的。

因为整个湘省,像杨家祠村这种先进的富裕典型村,还是并不多见。

他们的致富经验,值得省里的有关部门借鉴,并且把他们作为一个标杆进行宣传。

“乡村,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

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农村。

二十多年来,华夏乡村经历着几千年来最为剧烈的变化,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这片土地上轰轰烈烈的进行。

处于这巨大变化中的华夏农民,他们的人生相较于祖辈一成不变的农耕生活,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

变化中的时代,充满原生的活力,有着孩子一般的天真和生动。

在华夏儿女的理念当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地理地貌造就了不同的人们,各自迥异的乡村生活。

但无论是居住在白雪覆盖的极北之地,还是生活在碧波之上的南海渔村;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咿呀学语的孩子。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于脚下这方水土的深情,还有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憧和希望…………

大家好,我是记者齐情。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村落,没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也不是什么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有的,就是这个村落里面的人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抓住机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村庄———杨家祠村!

杨家祠村,一个典型的姓氏村落。

因为整个杨家祠村的人,就没有一个外姓,整个村子里面的人全是杨氏子孙。

随着我们的镜头,大家可以看到整个村子里面的这些民居,全都是清一色的别墅。

大家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心里面是不是觉得非常惊讶?

这里一不靠海,二不靠湖,也不是什么交通的要道。

为什么这个村子里面的民居,能够把他们房子修建都如此美丽?

细心的观众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镜头里面的这些民居,全都是仿古建筑。

而且每一栋民居的建筑风格,都是各不相同,就是不知道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

“噗呲!”

齐情正对着摄像机,声情并茂的说着旁白,可是坐在驾驶位上的五老六实在是没有憋住,噗呲一声乐了出来。

刚才齐情采取是临场发挥的旁白记录方式,诉说的思路一被五老六打断,脑子里面就陷入了一片空白。

抬手冲赵阳示意了一下,让他把摄像机先关一会,然后把头转向了伍老六。

“伍老六!你刚才笑什么?我刚才说的旁白,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没有什么不对!就是刚才我听到你说这些别墅的设计师到底是谁?我就有点想乐。

哪有什么设计师啊?

设计这些房子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还是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主,也是我弟弟的同学。”

伍老六的话,让齐情和赵阳两个人有点面面相觑。

这么古风古韵的房子,你竟然说是出自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农民之手,这可能吗?

“真的假的?”

缓过神来的齐情,诧异的问了伍老六这么一句。

只不过那双知性的眼神里面,满是怀疑的神色。

“真的!就是你们刚才最开始注意的,那四个丫头的爸爸,他叫杨萌。

这个村子里面的发展,就是他一手带起来的。而且这些房子,也是他一手设计出来。

就连我们周围的这些村庄,也是在他的带动之下发展起来的。

虽然搭乘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可是他的作用,却占了绝大部分。

如果没有他带动,我们周围这些村子里面的人,大概还会重复着老一辈人走过的路,从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赵阳!”

“知道!”

齐情的招呼,赵阳立马就懂,这可是特佳的一个素材,虽然有被剪掉的可能,可既然下来采访,总得有点话题不是?

特别是像这种致富带头人,对于他们的素材收集,那就是属于重中之重!

“能说说杨家祠村的发展经过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