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四章 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呢?(1 / 2)

加入书签

杨萌说的这些事情,其实大家都清楚,可是屋里的几个大人,基本上都没有杨萌想得这么长远。

特别是李济民和穆秋彤两口子,想起自己曾经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大人们糊弄了孩子,孩子们将来会吃亏这么一回事。

在杨萌的心目当中,自己的这几个小棉袄,其实都是一个个的小天使。

是来帮助自己这些大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伤口的。

而对孩子们的教育,说穿了,也就是一件闭上嘴,抬起脚,把你希望孩子们拥有的人生,演示给他们看的一件事情。

因为杨萌知道,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秀选手。

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孩子们是充满了好奇的。

每个小脑瓜里面,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关于性别、生老病死,还有大人们的私生活等等,这些事情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充满了求知欲望的。

棘手问题就是家长们,其实大家都想给予孩子们最恰当的答案。

但是问题太多了的时候,还是会渐渐的让大人们失去耐心,或是真的工作太忙,来不及一个一个的回答他们。

其它人杨萌不知道,但是自己的那几个皮猴子,就让杨萌产生过那种撬开他们脑子看看的冲动。

因为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那们那脑瓜子里面,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

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杨萌是真想跟其他的大人一样,随便找个理由来搪塞他们一下的。

可是一想到自己,曾经也这么问过自己的爷爷,不过爷爷是个文盲,自己当时问的那些问题,他啥都解释不了。要不就是随口糊弄自己几句。

后来自己长大了,却发现爷爷当时糊弄自己的那些个事情,全都是瞎编的。

这让自己当时对爷爷,可是充满了失望。

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想到这些事情的杨萌,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跟自己一样,满脑子都被这些错误的信息所填满。

至于怎么办,才能在保护好孩子们的爱提问题的好习惯下,解决这一烦恼,杨萌可是想过很多很多,最后还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铁律!

首先,不去哄骗自己的这些孩子。

村里许多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经常在制止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连骗带吓。

比如“不听话,捏白鬼(说谎的那种鬼)就来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经常用类似的谎话来骗那些熊孩子。

其实,孩子的压力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使他们睡不好,吃不下。

而且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孩子们信以为真,从而行为偏激,让家长无所适从的。

就好像有一次,自己爷爷就吓唬自己,说酸枣的核吞下肚子以后,会从肚子里面长出酸枣树来的。

自己就一下子记住了,有一天在吃酸枣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一个酸枣核给吞了下去,自己当时遇到那种情况以后,可是吓得魂都丢了。

直到后来把那颗酸枣核拉出来以后,才放下了心中的那份后怕。

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从此以后,自己就不大相信自己的爷爷了!

不管他跟自己说什么,自己都会将信将疑。

促使杨萌不愿在这些事情上,对孩子们糊弄的决定,就是在那次清除恐怖分子的时候,见过丑国佬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

因为杨萌发现,大多数的丑国佬家长,对这些事情都很敏感,绝对不吓唬小孩,不用谎话来骗小孩,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诚实,来换取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且当今科技发达,媒体资讯普遍,孩子们的心智开发较早,时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使得父母无法回答。

因为即使像自己这么有能力的爸爸,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回答自己这些孩子们的所有问题。

连自己都这么为难了,就能想到其它的家长们会怎么做。

村里许多的家长,就是随便搪塞几句,敷衍那些熊孩子们的提问。

杨萌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跟孩子们实话实说的初衷。

杨萌自己就吃过这样的亏,所知道这么久而久之下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除了装些错误的知识,就不会有别的结果。

这样做,不但会成为孩子们以后心智活动的障碍,更糟糕的是会导致孩子们不信任父母,甚至于不信任别人。

严重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造成妒忌、恐惧、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

所以杨萌就觉得当父母,首先就必须得诚实。与其用不正确的答案去搪塞孩子们,不如让他们明白我们也不清楚,并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

有一回瑱秋就问过一个问题,自己就非常注意满足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诚实地回答了瑱秋想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