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零八章 国内国外(1 / 2)

加入书签

忻钰坤无疑是对《看不见的客人》有着很多好奇的。

剧本他是看过的,说实话作为悬疑片导演忻导很感兴趣,但是又出于小心的缘故他不想触碰这个本子。何况他还存了一点心思,两人现在地位相差很多,就别再在工作上强调了。

好好当个朋友,听听就行了。

所以听路泽又感叹,他也只能无奈:“国内导演确实缺失,浩翔就说过,现在哪怕你只在一部成功的电影里做过一个小的岗位,你可能根本连自己原来岗位的工作都还没弄懂,都会被提拔到一个你根本不能胜任的地方。”

“怎么,是在笑我咯?”

路泽笑了几声,面对之前的黑历史他倒也坦荡。

因为《消失的爱人》本来他原来是打算自己拍的,还好之前有去学习理论后实操,才知道自己拍出来的还不如那些自己完全看不上的。真的,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各种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着来。

“当然啊,所以我倒希望你能在学校学点什么东西。”忻导斟酌了一下,继续道:“也别太急,你现在已经在两个领域都站稳了,不着急开拓第三个。”

“我知道,我不急的。”

这个东西可没有金手指,也没有实操,他会慢慢来的。

...

忻导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专业内缺乏人才各种胡乱提拔,专业外演员转职导演很多时候,也是凭借自己的名气和差不多的班底就能捞一把。

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的浮躁心态蔓延开来,就变成了“导演”只是单纯资本逐利。而且说实话,演员自导自演是真的赚钱啊。

路泽说你可得了吧,演员早就是这样了,“是个人就能做演员”。

以前吧,好歹非科班你也要有天赋;但现在吧,只要是个稍微脸熟的不管怎么样,都去演戏。

这个他也有锅...

因为表面上路泽好像是唱歌出道,但是转行演戏,后来也很成功,所以现在一堆选秀出身的歌手,或许都算不上歌手,胡乱发了几首歌之后就开始演戏。

啥也不学就开始拍戏,真的,非科班也不代表不学吧?

忻导说那可不是,你没看现在年轻一代都以你的业务水平作为标准,其实无形中也做了好的带头作用。非科班都做成这样,大家其实无形中也更努力。

何况,你还带来了更广阔的未来。

不过...还是都有点担心资本扰乱,以后就怕会变成导演着急赶项目,演员不会演戏,项目仓促推向市场,市场观众不买账的恶性循环。就像那句话说的:

“你没办法跟这个已经当了导演的美术师说:’其实你的美术才刚刚起步,你还要花时间在这个事情上慢慢搞懂这个东西。’他根本没空跟你聊这个,因为可能已经有好几个基金在后面追着他了。”

不过,看似失望的聊天最后通过路泽榜样作用,归到一个希望的结尾。这些问题,可能在70一代导演的时候,也表现为另一些问题。

所以最后80、90后导演的崛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区别就是走多少弯路。

两人内在都是悲观主义者,所以能得出这个结论也是难得了:“挺好的,你说《演员的诞生》没达到你想要的目的,但是打醒一下圈里的浮夸风也挺好的。”

...

聊天聊天,聊着聊着一开始还秀秀小孩照片,小孩画的画,最近去玩的地方。然后从片场照片开始,就又开始聊回专业了。

忻导今天本来也是来帮忙的,路泽的本子后期还有点地方逻辑走不太通。想来想去,也就找忻导来改又可以放心信赖,又可以有能力。毕竟两人合作过,而且他总不可能把徐客徐老怪抓来帮他改剧本吧?

关系再好,也不至于。

徐老怪还忙着《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呢,路泽别说把他叫过来帮忙,到时候自己还要去那边客串一下。

但也不可能就真的这么工作了,路泽带忻导回剧组的时候,就只是休息了。要知道忻导《暴裂无声》现在拍完,也是后期前段时间才忙完,过了一阵子会去参加影展,然后再是上映。

所以,也就这段时间,比较闲一些,到时候还要路演。

...

米国。

大卫芬奇看着路泽发过来的又一版剧本,只能感叹不愧是年轻人,干活就是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