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知愁,知愁!(1 / 2)

加入书签

观山观水、观柳暗花明、观飞鸟鱼虫。www.126shu.com

这一日众人由着韩凤歌带路来到一片绵延的群山当。

年纪最小的明若桑桑缠着韩凤歌背着她行走在山道。虽然不必亲自走路的明若桑桑面对如此难行的山路依然晃着小腿不满道:“喂,我说山贼小哥哥,你为什么非要走这条路啊?早晨的时候我在山下的小村子里问过路了,人家说走官道要这条小路好走多了,也近多了。。”

韩凤歌抬头努努嘴,对背的明若桑桑道:“再翻过前面那座山有一片非常好看、占地极广的海棠林,海棠林的深处藏着一座很有意思的书院,我要去那里见一位故人,给她捎一句话。”

时值仲春,昨夜又是一场风雨,如今已至海棠花期之末,地落满了红色花瓣,让韩凤歌不禁想到一次站在这座海棠林边时的情景。当时正闹饥荒的兄弟两人,误打误撞来到这座藏得极深而且名气却极大的深泉书院蹭吃蹭喝、而且闲着没事的时候自己那位大哥还厚着脸皮给书院里的学生讲一些误人子弟却十分受学子们喜爱的歪理。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便被那位极有可能是天下间最有学问的女先生而且是天下唯一一位书院女子山长的仙女姐姐拿着教鞭一路从山打到山下,赶出海棠林。一大一小两个人神情落寞的看着满山的海棠,心满是悔恨。书院里是真好,山好水好人也好,不过这正让他们念念不忘、恋恋不舍的乃是这林子深处的饭堂。这一别,他们兄弟两人又要回到吃了顿没下顿的苦日子里了。

那个身材消瘦单薄却背着一大箱子书不肯丢、不肯卖也不肯拿来换饭吃的年轻人苦笑着一巴掌轻轻拍在韩凤歌的脑袋:“小孩子,懂个屁!自古难消美人恩呐。走啦走啦,等咱以后发达了再回来找场子。”

正当韩凤歌哼唱地出神,小姑娘听得入迷之际,一声牛叫打断了他们。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仰在黄牛宽大的背,双手垫住脑袋,一只脚翘起二郎腿,将一本书盖在自己脸,身体随着黄牛的走动也跟着摇晃。

牛背那位不知相思、不识愁的少年,只是轻轻一瞥,只在人群看了她一眼,再也没有忘记这个十二岁的春天,海棠林边那一身红装。直到多年以后走遍天下再也无法寻到那一身红装,回到书院改名“知愁先生”的落魄书生,每每醉酒便会吟这首词,只是若早知那愁滋味,又何苦看那一眼呢?

那少年这才收了书本跳下牛背,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眼熟的十六岁少年,盯了一会儿才在脑海找到那个能对号的名字:“哎呀!韩哥哥!你是韩哥哥!”

韩凤歌摇摇头道:“大哥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暂时留在京师走不开,所以这一次只有我自己前来看望晴照姐姐。“

云飞等人虽然不知道韩凤歌与此地到底有何旧故,但见这满遍野的海棠甚是惹人喜爱,便一道跟着他俩向着山林深处走去。

书院得名于藏在山的一口古泉,泉水幽幽蜿蜒流淌在山间林。书院占地不大,也没有如何恢宏气派的建筑,只是书院的这份清雅宁静以及曾经走出这座书院的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名字,才使得这“深泉“二字在大周儒林名气极大。

韩凤歌与豆豆走过一座小小的木桥,来到建在古泉边的小院子门前。

韩凤歌两人刚进得门来,那少年豆豆便兴冲冲跑过去,边跑边嚷:“先生,先生,快醒醒,你看谁来了。“

这位才气让天下男子汗颜的女子先生,转身瞪着将她唤醒的少年学子,娇怒道:“你这小子,整天知道一惊一乍的又有何事来烦我?是不是师父又要叫我过去训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