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 大开杀戒(1 / 2)

加入书签

叶枫换了个形象,玄衣负刀,一副江湖少侠的模样,行走在荒野之中。www.126shu.com

四周树木林立,似乎并无人烟。

“不会走错路了吧?”

他纵身跃上路边一棵最高的大树树冠上,远远见到一座矗立的雄城,雄城不远却是狼烟四起,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是鞑靼寇边?又或者是鞑靼人在打草谷?”

明朝把退据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权及其治下的蒙古族称为鞑靼,多年以来大战小战从未间断。

不过,此时那雄关之外狼烟滚滚,城内却是十分安静,似乎并不是大规模战争,倒更像是宋辽之际的官兵劫掠。

因为辽国朝廷对军队不供粮秣,也无饷银,官兵一应所需,都是向敌人强抢而来,每日都会派出部队去向大宋、西夏、女真、高丽各邻国百姓抢劫,名之为“打草谷”,其实与强盗无异,是以边界百姓,困苦异常,每日里提心吊胆,朝不保歹。

辽国打草谷这一习惯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辽国的中后期统治者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这一现象才慢慢淡化,但直到最后这种现象都没有绝迹,总会有一少部分辽军在作战过程中还是会使用打草谷的方法收集粮草已供补给。

有辽国的例子,后面的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政权有样学样,没有丝毫的顾忌,手段残忍之极。

叶枫想了想,随即向着最近的一处地点掠去。

他的奔行速度极快,宛如一只矫健的猎豹,刚刚转过一下小山头,忽听得马蹄声响,似乎有大队人马正向这边行来。

清脆的马蹄声中,还夹杂着猖狂得意的男人笑声,还有妇孺幼童哭嚎声。

叶枫向蹄声来处遥望,见这队人马果然都是穿着与中原服饰迥异的鞑靼人,大约有五六百骑的样子,一个个背弓挎刀,所有的马背上都放满了衣帛器物,马后系着长绳,绑着数百俘虏,大都是年轻女子,也有些少年男子,还有十几个怀抱的婴孩,穿着都是汉人装束,个个哭哭啼啼,惨不忍睹。

他见了自是怒不可遏,当下摘下背后长刀,纵足飞掠,眨眼间到了那看似首领的鞑靼人面前。

不等那些鞑靼人反应过来,叶枫右臂一振,长刀如电纵出,刀背狠狠地抽在那鞑靼首领的脑袋上,立时打的脑浆四溅,浇了旁边几个鞑靼人满头满脸。

一刀抽死鞑靼首领后,他随即一把拉过首领的坐骑,翻身上马,两米长的刀如林穿刺,如孔雀开屏,霎时间刺出十数刀,将附近的鞑靼人一一挑死。

这个时候,那些喧哗歌号的鞑靼人终于反应过来,立时有不少人怒喝着纵马冲了过来,或举长矛,或提马刀,团团围在他的身周。

叶枫冷哼一声,以足尖踢马,将长刀展开,舞的密不透风,众鞑靼人纷纷以长矛、马刀还击,却无一人能靠近他一丈之内。

叶枫纵马直冲,每次长刀挥动,都有一人坠马身死,不一刻已经杀死数十人。

剩下的鞑靼人大惧,不敢再靠前送死,只能远远的射箭,可是那稀疏的箭雨一到他身前三尺,便被凝聚在身周的刀光四下弹开,反倒是将左右的鞑靼人射杀当场。

见到这可怕的一幕,那些鞑靼人终于撑不住了,齐齐发一声恐惧的呼喊,胡乱的向远处逃去。

叶枫也不追赶,直接取下挂在坐骑上的强弓,又取来一壶雕翎箭,然后对着一众逃兵挨个点名。

一个,两个,三个……五十个,一百个。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他连续拉弓一百多次,将逃走的鞑靼人留下一大半,这才遗憾的将弓箭抛掉。

这张角弓是鞑靼将领用的精弓,可惜质量还是差了些,连续射出一百多支箭,弓弦已然出现松动,弓身也出现了裂纹,显然是不能再用了。

叶枫晃了晃手腕,将微微的酸麻散去,却见那些俘虏们终于回过了神,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哭嚎着跪谢他的救命之恩。

等将他们扶起细细一问,这才知道前面那座雄关就是嘉峪关,而他们都是嘉峪关外生活的村民。

叶枫皱眉道:“你们村子被鞑靼劫掠,为何不见官军出来阻止?”

其中一个少年哽咽道:“鞑靼人凶悍,城里的那些官军哪里敢招惹?”

另一女子泣道:“他们……他们不仅不帮忙,还不让我们进城躲避,我爹和我娘,还有好多乡亲,都被他们射死了……”

“我爹也是死在了城下。”

“呜呜呜,爹娘带着我和弟弟,还有很多叔叔伯伯,想去城里避一下,可是他们说我们里面有奸细,不让我们进,爹娘和他们吵,他们就放箭,好多叔叔伯伯都死了……”

“混账!”

叶枫脸色阴沉,道,“你们跟我走,我送你们入城,他们不开门,我就直接杀进去!”

嘉峪关头,旌旗招展。

阳光照耀之下,矛尖刀锋,闪闪生辉,看起来甚是威武。

可是紧闭的城门之外,却密密麻麻的伏着数百具死尸,男女老少皆有,看衣着打扮,全都是汉人装扮,显然正是那些想入城躲贼,却被官兵射杀的百姓。

“爹!”

“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