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 风雨如晦(1 / 2)

加入书签

朔望的反覆,即月之螺旋;四季的往返,即日之螺旋。¤八¤八¤读¤书,☆←o

两者都是星星与星星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立于这万千星星的螺旋里,则是有情众生、生老病死,生死相续。

故言,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在银河系猎户座悬臂的一个角落里,被我们称为地球的星星是一颗了不起的星球,养育了许多了不起的人。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日子里,写下了「盘旋的楼梯」与「苇间风」的大诗人威廉·勃特勒·叶芝还写过一本神秘主义著作「灵视」{a visn},除却那些琐碎的、老生常谈的{也是庸俗的}有关宇宙螺旋结构的讨论外,他在人类螺旋构成的看法上不同过往,提出了宿命与意志的二元论,并用意志性的和宿命性的两个要素的交汇表现人类的存在形态。

该种说法其实平平无奇。但作为二十世纪伟大诗人之一的叶芝,其天才的洞识之处在于他将人类的存在联繫到月亮朔望回圈的规律中。他用二十八个月相{譬如新月、满月等}来解释人类。最左侧是只靠意志行动的人,最右侧则是只靠宿命行动的人。而中央之上,不偏不倚的上弦月即是叶芝认为的最完美的人的存在形式。此二十八月相{的依时序的回圈}被叶芝称为伟大的轮转。

讲来也是有趣,在千年前,东方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曾著作「爱莲说」的周敦颐也是现代太极理论的鼻祖。除了周易对他的启发外,据说啊,周敦颐在年少时,曾在濂溪之西看到一个崖洞,东西两门入之若月上下弦,中圆若月望,而悟太极。至于原始太极理论更与日之回归、月之朔望脱不了干係。

或许他们所发明的并非仅是神秘的玄说,而是在他们长久的、反覆的又是短暂的生活中体会到了螺旋混沌的内侧——

而是从这泡沫般的作为表象的世界的小孔之中窥见了神秘深处那无限回旋的真理的影子。

——

目光回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螺旋周期律的再起时。

颱风,自然世界自我调节中产生的诸多灾害之一,吸收热带海面的热能,在人间举起破坏的狂澜,其能量早已远逾人类世界原子武器的极限,超诸人类世界处理的範畴,只会终于自我的消亡。

现如今,足以媲美山竹、海燕,可在人类史上留名的颱风,以及其中被定号为e08的怪兽「米尼格拉」,正在大西洋的上空跋涉。

大半行星风系与水系的能量皆因这个支点被搅动,流入大西洋上空的涡眼。

自月球的人类所造地球观测站来看,地球恰似一只眼球。

孤零零地对着宇宙。

“米尼格拉……米尼格拉的路线十足异常,它毫无偏移,虽然在这几处绕了弯道,”由居间惠最近成立的特殊行动队伍中的一位专家、崛井正美,小心地用雷射笔在投影上把那几处圈起,他直觉性地认为这些地点均有异常,“大体是笔直向北美洲的某一点前进的。连那些弯道本身也转折过大,超过全部的气象预计。”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

“当然米尼格拉也可能是想越过北美,前往澳大利亚的某一点。】八】八】读】书,2√3¢o我们缺少的数据太多,做不出准确的分析。”

“你潜藏的意思是米尼格拉可以改变颱风的路径吗?”

居间惠追问。

“队长……”崛井面露为难,发胖的脸上眉毛纠结成一团,“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更像是怪兽米尼格拉规定了颱风的路径。换而言之,它足以调动这每小时足以匹敌三千颗原子武器的力量。不是它藏在颱风中移动……而……而是它造成了这次颱风啊!”

或许不能如臂挥指,但米尼格拉就像人类驾驶坦克一般驾驶颱风……恐怕并非虚幻。

他发现坐着的人们小声的讨论声都消失了,只得苦笑两声,且以海上颱风移动路径的可疑与反常向在场诸人进行说明,可越是说明,他心底就越是发虚,说到口乾舌燥,饮水吞咽时不住连连呛声。

至于杯子,则重重落在桌上。

“由于目标巨大且处于无人深洋,可以尝试自太空使用高破坏性武器破坏风眼中的怪兽吗?”tc在日监理中的一位,山中一郎提问道,“我的意思是从太空自风眼而入,避开卷在身旁的大风。”

一侧的田所雄介博士摇头:

“技术上可以做到。但问题并不取决于tc、不、人类能力,而在于敌方的防御能力。就太空监视设备的投放中{莉子示意会议预发档案中的一页},基本宣告了彻底的失败。首先要说明米尼格拉本体的位置处于近海面,可能就在海平面上下。我们所使用的技术确实成功经由风眼通路并接近米尼格拉本体五百米以内,但被突如其来的水击溃了。”

“水?”

一边的年轻人设想米尼格拉遁入海中,引起了几阵波浪,而波动的水面挡住了运载监视设备的无人机。

“是的,水,无边无际的水,高松首相。”那中年男人握手沉着脸,“就数据分析而言,是……超过五百米的海啸被掀起。无处可逃监视器{与其小型无人载具}没入水中按讯号源跋涉超过一公里后失去联繫。后来藉由e00的力量方能一窥真容。”

有人乾笑。

众多沉默。

“与其说是地球可能的气象灾难……还不如说是某种神秘的天谴!”

所谓的海啸无非是藉助外力将水掀起。

以地球行星内部的运动能量{譬如说,作为地震释放从而}引发的海啸,终究止步于百米以下。

在人类的历史上造成二十二万以上人员死亡的印尼海啸也不过是在三十米前后,远不曾超过五十米。

说到五百米高的海啸,会让人想起太古时期灭绝恐龙的诸多假设之一,其中一种就包含了由行星撞击引起的超过千米的海啸。

此外便是表面覆盖有轻质液体的星球,在距离其他引力源极近时,像月球引起潮汐般,表面液体被吸起,形成大浪潮。

“所以是反常,故而是神秘。”高松翔握紧双手,“因此是怪兽。但人类真的……真的除了藉助那天外来客的力量,就没有其他任何办法突破米尼格拉的ei防护吗?!哪怕只是看看它!”

人类世界在技术与武器上头脑最为顶端的一批人,或者在场、或者通过网路,面面相觑。

最终,是芹泽博士答道:

“有的,而且只有一种。解冻哥斯拉,使用它的原子光线。”

比求诸天外来客更为危险。

“就在这漩涡之中,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的命运接着在茫茫的深渊中远航。”

报应在北美的上空。

巨大的外星战舰自在翱翔。

少年人还是习惯性地站在报应号的顶端,可以看见远方云彩另一边的变化。

提耶利亚在报应号的主控室内,靠着脑量子波与刹那发生通讯。

“这正是我们到来的理由。”

是时,人在风中,看到了世界尽头的风暴。

那是来自北爱尔兰岛的风暴。越过大西洋的阻碍,接近北美长岛海湾的边缘,人类的螺旋便随之中断。

报应号中,玩具修理者,或者姑且先称之为约古索特豪特夫,压低声音发着谁也听不懂的声音,并悄悄地揭开阻塞锐角的帘幕的一角,露出原本的小窗户,静默地观看远处由米尼格拉引起的次级风云。

眼珠转动之际,抱头下蹲,不住吐露一句清晰的人言:

“原来是在这里。”

一脸怔怔。

风云之下,是连绵不绝的北美中央的荒野大漠。

还有几道公路远远延展,偶有交错,成为连接人类世界的筋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