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4、正宗农家乐(1 / 2)

加入书签

在爱出风头这件事上,陈家姐弟如出一辙,就是会积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自我宣传。

对于这次由网站组织的网友参与收割活动,他相当重视,已经早早就在鱼塘边上等人。

其实水面上种植的再生稻不过是噱头,十亩鱼塘加在一起,再生稻的面积不过一亩地,其他种的都是空心菜。真正种再生稻的大头还是种植在水田里的那五十亩。呃,实际种植面积只有五十亩,因为挖了宽沟养小龙虾,真正能种水稻的地方下降了。但?是田埂上种了不少蔬菜还有南瓜大豆这种介乎于粮食与蔬菜之间的作物,最终的产量倒也不低。

但?现在大家顾不上去欣赏稻田里的小龙虾,初中生们开始划拳挑选出幸运儿,坐船在水上收割再生稻。

对陆地生物而言,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刺激感。

郑明明运气不佳,头一把就被淘汰出局。倒是吴若兰气运之子加身,居然靠着手心手背外加石头剪刀布一路奋战到最后,成为得以上船的十人之一。

倒不是陈文斌太小气,不肯多安排些人坐船体验水上收割稻子,而是本地不算渔区,所谓的渔船也就是小舟,最多坐三四个人就差不多了。下水的客人多,安全也难以保证。

为了防止出事,网站还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救生衣。那鲜亮的橙黄色一上去,嘿,拍照效果好到爆是真的。

没能上船的人都蹲在岸上喊:“快点,赶紧割稻啊。啊啊啊,往上面一点,只能割稻穗,不然后面还怎么再生啊。”

小船在水里晃晃荡荡,岸边和船上的人都不时发出尖叫。郑明明手里抓着相机,自己选取好镜头咔嚓拍摄。

作为《江海日报》的小通讯员,她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她要将此次下乡收割活动写成报道交给报社。因为事先已经选过题,所以报道最后刊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她必须得好好完成任务。

三小只没有此等重担在身,就激动地一直不停地大喊:“鱼,大鱼!”

池塘里养殖的黑鱼被渔船惊动了,有几尾居然跳了出来,引得大家跟着嗷嗷直叫。

陈凤霞站在岸边看了会?儿大家割稻子,忍不住技痒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94、正宗农家乐(1/8)

</h1>,想要找镰刀。

郑国强笑她:“呀,看?不出来,我们陈老板还是高手,会?轻功水上漂啊。”

陈老板直接摇头diss:“哎呀,郑处长,你实在太缺乏灵动机变了。我不过去,山就不会?过来吗?”

说着,她伸手一拉绳索,浮床就被拖到了岸边。

水上浮床当然得固定位置。不然风一起,浮床还不得在水上打架啊。用什么操控位置,那自然是绳索。

大家发出尖叫,还有人吵着也要找镰刀。后来刀不够用了,大家干脆上手。别误会?,不是去捋稻子,而是用手掐空心菜啊。水上还种了好多空心菜。

郑明明伸手一掐,才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水嫩了!”

八月份的空心菜,已经不知道割过多少茬了。好多农家都会直接割了地上的空心菜回家切切喂鸡鸭。一来是从入夏吃到现在立秋,早就吃腻了;二来是因为老了,长长的一棵空心菜就剩下上面的一点嫩尖尖能吃。

但?是,水上空心菜真不一样,从最下面掐的时候,都一掐即断,脆嫩欲滴。

摘菜的人开始喊:“我们中午就吃空心菜吧,蒜泥空心菜,腐乳空心菜。”

他们的喊声太大,正在鱼塘里游来游去的小鸭子都发出了嘎嘎的声音。

陈志强也跟着喊:“然后再杀几只鸭子,做土豆炖麻鸭。”

小鸭子嘎嘎地更加厉害了,居然飞快地划水跑远了。

众人发出大笑。

总共加起来才一亩多的水稻,船上和岸上的人一道帮忙,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就完成了水上稻田的收割。

陈敏佳拍脑袋,有些懊恼:“我们应该先去田里帮忙的。”

他们居然全都蹲在岸边,除却掐了两把空心菜之外,就一直在大呼小叫。想想,可真是够傻的。

郑明明一本正经:“所有让你快乐的,都不傻。”

嘿,这明显又是要写在作文上的话。

鱼塘就在大沟边上,承包了大沟的四大爹开着真正的渔船过来,招呼大家:“要不要看?荷花啊?”

陈家庄距离江海近,两地的口音也相近。所以即便他说的是方言,这些来自江海的客人也听懂了。初中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喊:“要要要!”

网站的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94、正宗农家乐(2/8)

</h1>工作人员都吓坏了,赶紧招呼大家全都穿上救生衣。这种渔船,根本就不是载客用的啊。

可是大家不在乎,所有人都兴奋得脸通红。

陈文斌跟姐姐、姐夫咬牙切齿,压低声音抱怨:“四大爹可以啊,真会?蹭热度。”

客人都是他请来的,结果四大爹用荷花就把人勾走了。

不过小陈总也不是吃素的,他直接使唤人给自己干活:“那就麻烦你了,四大爹,我们就走水路到田里割稻子去,这样更快。”

四大爹就哈哈笑:“行啊,快点儿,都上来吧。”

众人上了船,感觉有点遗憾,因为并非像《白洋淀》里一样手动划船,而是机器突突突地往前走,就少了好多意境。

可船像离弦的箭一样扎入大沟深处的时候,游客们就顾不上再惆怅,只瞪大眼睛看?大片的荷花。圆形的莲叶出水极高,就像音乐盒里踮起脚尖的芭蕾舞者。这个季节的荷花早已盛放,大朵的粉色红色还有像是被阳光冲淡成白色的花朵就这样落落大方地站在你面前。不羞涩也不扭捏,只怡然自得地展示自己的美好。

已经有人背诵古诗词,当然不是烂大街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而是很有范儿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立刻有同伴接下面两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四大爹放缓了船,只让渔船在水中轻轻荡漾,然后伸手摘了莲蓬抛到客人们面前:“吃吧,现在就是吃莲蓬的时候。”

众人发出欢呼声,开?始分莲蓬。

吴若兰有些茫然,转头问自己的伙伴:“不是刚入夏的时候吃莲子吗?”

她在街上买过,三块钱两个,还挺清甜脆嫩的。

郑明明和陈敏佳对视一眼,茫然地摇头。不好意思,她们离开乡间太久,早就成了娇客,好多事?情都忘光啦。

不过剥开的莲子去掉绿色的外皮放在嘴里,却是满口清凉的甜味,应该还正当时吧。

陈凤霞在旁边笑:“现在就是吃莲蓬的时候啊,还有菱角,这会?儿菱角才好吃呢。前面应该有菱角吧。”

“有有有。”

这个郑明明和陈敏佳都记得清清楚楚。小时候,每到夏天,陈高氏都会带她们去大沟边上翻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94、正宗农家乐(3/8)

</h1>菱角。

野菱角很小,全是刺,除了给小孩儿当零嘴外,大人们并不在意。像陈高氏,她跟老姐妹们关注的就是菱角藤也就是菱角的嫩茎。这个只要多多放油,搁上小尖椒和切成片的大蒜在铁锅里爆炒,就好吃到没朋友。

反正每次她做这个,郑明明和陈敏佳早饭都会多喝一碗粥,绝对的下饭神器啊。

吴若兰好奇:“真这么好吃?”

这下连陈志强都加入了自来水的队伍中,坚决安利:“好吃,绝对好吃,保准你吃了之后念念不忘。”

江外的学生们集体?来了兴趣,都顾不上再催促四大爹多采莲蓬,他们要以十块钱七个的价格包圆,而是撺掇人赶紧带他们去看?菱角。

这个季节的菱角,有的还顶着小白花,有的早就结出果来。靠在郑明明旁边的同学惊讶不已:“这就是菱角吗?怎么不一样啊。”

菱角不是稀罕物,街上有卖的啊。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立刻纠正她:“你说的是家菱角,就是牛角样子的。这个是野菱角,尝尝看?,挺好吃的。”

此刻菱角壳还嫩,直接用手就可以剥掉。果然清甜清甜的,与莲子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

翻菱角藤比摘莲蓬还简单。野菱角乡间到处都是,谁家想吃都可以去翻。大家跟着蹲在船边起菱角藤,都兴奋得不行。

陈凤霞担心这么多人会出事,赶紧喊:“哎呀,到了吧,看?,我都瞧见小龙虾。”

这一静不如一动,立刻就有人又喊着去看稻田里的小龙虾。四大爹只好将渔船靠岸,跟大家约定好了,待会?儿他就把莲蓬和菱角藤送到陈家去。

网站的工作人员这才放下心来,他们刚才可真害怕会?翻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