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75、也想种水稻(1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吐槽归吐槽,抱怨归抱怨;有了公家出面,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

教学楼不够怎么办,正在盖的行政楼临时改成教室。至于全体教职工,那就?吃点苦,先在活动板房办公,等后面再盖新楼。

教师招聘有困难怎么办?民?工子弟小学的原先的教师有资质的直接接收过来担任教学任务,剩下的愿意干的就?充当生?活老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以及培训的方式,等到考核合格后再代课。

甚至连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因为有了官方背书迎刃而?解。

江海市的公办小学现在要求新招教师都得有本科学历,师范中专毕业的学生?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就?去偏远地?区的学校。之前陈老板也厚着脸皮蹭过人家学校的招聘会,可谁愿意来个没编制的民?工子弟小学。

她其?实特别能理解,人往高处走,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呢。

现在,教育局肯出面,再加上都到这?个时候了,找不到工作就?是找不到,不来只能等下一年,那刚毕业的中专生?也就?只能认命接受事?实,先从?社会底层干起了。谁让时代不同,2000年的中专生?已经不包分配了呢。

除此之外,陈凤霞还从?青阳县下面的乡村小学招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当地?因为出去打工的人太多,学生?流失严重,小学不得不撤并,多出来的老师没事?做,就?叫她给请进了石子路学校。

整个六月份,她忙得脚不沾地?,可算是在暑假来临之前,将?要接收的学生?的事?定了下来。

让她感动的是,分管教育的市领导还主动过来视察了学校建设的进度,甚至询问了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解决的。

当时陈老板有千言万语在心间,一堆困难愁秃头,她也算干了不少买卖见识过点世面,可真正建起学校她才?知道究竟有多难。

不过到最后,她还是只提了一条,希望能有校车。学生?来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孩子住校。说实在的,但凡条件允许,谁舍得让还在上小学的娃娃寄宿啊。要解决这?部分孩子上学问题,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75、也想种水稻(1/7)

</h1>得有校车接送。

这?就?是鸡蛋,她跟家里的三小只同学一样,想吃的是肉,但心里清楚吃不上,所以退而?求其?次,要求吃鸡蛋。

嘿,领导还是很给力的。当天下午教育局就?通知说给学校配备三辆大巴当校车,这?是教育局的资产,司机也是教育局的人,不过听她指挥。

陈凤霞当时真是美到冒泡泡了,果然领导发话,威力大不相同。她不稳经过,她只要结果。

她现在有学校有老师有学生?有食堂有宿舍,甚至还有校车,她还有什么不知足呢。这?个春天很美好,走过春天进入盛夏也同样美好而?灿烂。

陈老板知恩图报,晚上她回家,一大家子一块儿准备晚饭时,她还特地?把这?事?拿出来说了一回。

陈大爹跟陈高氏都高兴得很。看,还是管事?的啊。有政府出面,事?情爽快得很。等到九月份一开?学,娃娃们就?能安安心心地?上学了。

陈高氏下评语:“嗯,这?是娃娃们好福气?,碰上好官了。”

陈敏佳没忍住,直接反驳:“奶奶,这?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反而?成了别人的任务,他们稍微伸伸手,我们就?要感恩戴德?简直搞笑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办学校?”

陈高氏点她:“好了,人家能伸手就?不错了。不伸手的多了去,你?还能把人家怎么样?能有现在的结果很不容易的。”

陈敏佳完全接受不了,她气?呼呼地?强调:“这?是在走苏修的老路!”

陈文斌正在一边抽烟一边洗猪脑花呢,闻声直接笑喷了嘴里的烟。引得陈高氏直接骂了他一句,好好的猪脑花都叫他糟蹋了,待会儿怎么烫火锅。

陈文斌却顾不上卖惨,只自己笑咳个不停,还苏修,怎么这?个词听着这?样违和。搞得活像是他小时候那一套似的。

就?连陈凤霞都哭笑不得地?看侄女:“你?怎么也想起来说苏修了?”

吴若兰今晚来小伙伴家蹭饭,她二话不说,直接从?书包里翻出了本旧杂志,然后指给陈凤霞看:“阿姨,你?瞧这?个。”

陈凤霞下意识地?念出了文章标题《请看苏修的一种新行业》。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75、也想种水稻(2/7)

</h1>她一目十行,草草扫过下面的小标题:先看“私人授课”业,哦,这?个就?是培优课外辅导。再看“代人考试”业,哦,替考嘛,报纸上动不动都有相关新闻。其?次看“论文出售”业,嗐,代写论文,常见得很。再其?次看“毕业证书制造”业,□□得到可以网上查询的时代才?能杜绝吧。

陈老板还没有看完,郑明明就?在旁边叹气?:“我感觉1975年说苏联的,现在条条命中。”

什么“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简直就?是一针见血。

本来的嘛,普通劳动人民?哪有能力给孩子请家教安排补课,更没有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去得到同僚的“关照”,他们的小孩不管是在分数还是其?他什么面前,要如何跟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呢。

新西?伯利亚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家的孩子被排除在大学之外,城市知识分子包括大小官员家的子女却能百分之九十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嗯,感觉有被内涵到。

陈凤霞翻看杂志封皮,简直佩服到掉头:“你?们从?哪儿翻出了这?个?”

1975年的旧杂志,得亏她们能找出来。

“我们找农业科技杂志时从?旧书里看到的。”

就?是单纯的好奇啊,好奇二十多年的杂志会怎样点评时事?。她们按照一斤五毛钱的价格称了一沓子杂志回家呢。有一些明显在胡说八道,看得她们笑死?了。可是翻到这?一篇的时候,她们就?谁都笑不出来了,因为被精准命中。

其?他人他们搞不清楚,可现在他们班上就?有好多同学在校外补课。

就?连陈志强,她妈那样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都给他掏钱上辅导班。一周上三次,直接花掉他妈一个礼拜的收入。

更别说邹鹏了,他去深圳后就?连暑假都要去上培优班。

像她们这?样自由飞翔的,完全是异类。

其?实陈敏佳也在考虑要不要课外补习。她小学时就?补过。升初一后之所以没补,仅仅是因为她爸妈都担心持续绷着,橡皮筋会早早失去弹性,不利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75、也想种水稻(3/7)

</h1>于她初三时冲刺。

等升了初二,她肯定就?要补了,因为她是借读生?不能通过内部招考,她得参加中考才?能上高中。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愈发自我厌弃。她会做被批判被否决的事?情啊,偏偏她知道人家写的是对的。

学校商品化,知识商品化,完全是资本主义?教育的必然结果。还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培养特权阶级的接班人。唉,感觉每一条都对上了。

这?种感觉实在太糟糕,就?是人家1975年写苏联教育的,到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个后直接投射到她们身上,就?很微妙了。

尤其?这?文章最后说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意味着推翻苏修现存的社会制度。而?苏联现在的确已经解体了,虽然内外因素都有,但内部不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么强大的苏维埃又怎么会轻易受到外界的挑拨直接分崩离析了呢。

郑国强也好奇地?翻看杂志,他居然还有印象。因为当时他在中学,学校里有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上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老师也是从?大城市下放来的,经常带他们学习杂志上的一些批判苏修的文章。那时候批判苏修是主流。

他记性好,还记得这?一篇。

当时他想什么?嗯,是深深地?替苏联老大哥担忧。他们这?代人也挺有意思的,虽然一直批判苏修,但从?感情上是将?苏联这?个国家和人民?完全同苏修剥离开?来,起码他自己是如此想的。

苏联解体那会儿,他都当爸爸了,从?报纸上看到新闻,他还难受得抽掉了一整包香烟。

就?像儿时的信仰轰然崩塌。

陈敏佳郁卒到要爆炸,迫不及待地?开?口批评:“现在还有教育公平吗?根本就?没有。”

陈凤霞也有种看到穿越者写文章的恍惚感,当然,她更直观的感受是历史还真是惊人的相似。任何一种制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相类似的问题总会出现,不过早晚而?已。

她想了想,问三个小姑娘:“那你?们说,不通过考试选拔的话,还有什么更合适的方式吗?”

三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天真的话。

啊哈,推荐上大学,在供销社站柜台都高人一

<h1id=&chaptername&class=&chaptername&>375、也想种水稻(4/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